新闻中心

无人驾驶五大级别及其核心技术解析

时间: 2023-10-13 09:15:28 作者: 防控抗疫

  系统是通过车载传感系统感知道路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与障碍物,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并到达预定地点的功能。 用一句话概括,全部或部分驾驶行为由汽车自行处理的系统叫无人驾驶系统。

  自动驾驶本身由三种部分构成,感知、分析及应用三个板块。 这三个板块也非常符合逻辑。首先是感知板块,它作用于通过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采集汽车行驶中“看到”的数据。相当于人类的眼睛。

  第二个板块为分析板块,它作用于处理传感器采集回的复杂数据,并制定相应控制策略。在这样的领域,美国英伟达和中国阿里云计算都已在此深耕数年。相当于人类的大脑。

  第三个板块为执行板块,通过前两个板块收集+分析判断,汽车开始执行具体方式如减速、转向、提醒车主、机车互动等。相当于人的手脚。 以上三点你能一口气讲出,在“无人驾驶是什么”这样的一个问题上,你就凌驾于普通小白。 接下来,我们更进一步。

  关于无人驾驶级别,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真正的standard。当然这和地理政治学角力没啥关系,这个得说清楚。因为无人驾驶本身就是一个潜力行业,谁都不知道会发展如何,就如同当年的电脑一样。大家都知道电脑是个好东西,但它会进化到什么程度,能具体帮助人类做到哪些事情,无人知晓。 再退一步讲,在我们之前一篇推文《无人驾驶安全么?中美两国各自的回答》中,有企业就提出不同版本的无人驾驶五大级别。它“自夸”,它们家的版本更注重安全... 所以,别说中美的标准不一样,哪怕中国国内,都是“诸子百家”。

  L1L2级,无人驾驶均为辅助驾驶,这两种级别是系统可以依据环境信息去执行转向或者加减速中的交通驾驶基本控制操作,其他操作仍需要人工干预完成。 举例,HUD与倒车影像都属于这个范畴。

  L3级,有条件的无人驾驶。这样一个时间段系统能够感知外在环境的变化,根据传感器接收到的外在信息和系统请求,去完成无人驾驶的能力,这样一个时间段驾驶人需要出示适当干预。 举例,驾驶员可以不触碰方向盘,但是视线要一直专注在路况,以免意外发生。

  L4级,高度无人驾驶。系统完成掌控驾驶操作,特定环境下系统会向驾驶人提出响应请求,驾驶人可以对系统请求不进行响应。 目前还没到商用阶段。 L5级,完全无人驾驶。不需要驾驶人介入就能准确完成驾驶指令。当达到该级别后,汽车也将顺利从汽车转变成《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开个玩笑) 汽车可以完全解决驾驶过程中出现的任意的毛病,并做出正确判断,无需人工干预便能安全到达目的。未来还很遥远。

  这是本文最后一个板块,如果说刚才的话题能让你从“无人驾驶小白”中脱颖而出。那么,以下的内容将会让你在面对那些“懂车帝”时,也不甘下风。毕竟,他们总爱聊“技术”或干货。 无人驾驶共有5大核心技术,识别技术、定位技术、决策技术、人机互动技术、通信安全技术。

  无人驾驶第一个关键技术就是识别技术。假如一个人没有视力,ta的出行必将是困难重重且危险。所以整个自动驾驶赛道的前期关键技术就是识别技术,它就是汽车的“眼球”,换一个科技感的说法--许多许多传感器(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红外线、超声波雷达)。

  只有清楚自己在哪里,以及要去的地点,汽车才能行驶。所以自动导航功能在无人驾驶一环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而庆幸的是,随着5G的推广及未来的6G,相信汽车的导航能力未来将更加准确。

  决策是无人驾驶体现智能性的核心技术,如果将环境感知模块比作人的眼睛和耳朵,那么决策规划模块就等于人的大脑,它涉及汽车的安全行驶、车与路的综合管理等多个方面。

  所谓人机交互技术就是人类和汽车可以“对话”。以智能手机为例,当你喊一声Siri,它就会响应你,当你问天气、日期、时间等简单常用问题,它都能回复你。而到了汽车上,这一点只会做得更好。

  最近,小米董事长雷军发布了一部短视频。视频中,他可以命令汽车自动从地下停车位驶出,从B3到达一层大门口的位置。相信这是目前大家最期待的人车互动了吧。这里笔者突发奇想,假如汽车停到了门口,突然来了一个会议,那车届时还能不能再自己开回去...

  这点可能很少被人提及,这里举一个例子。2015年腾讯成功入侵特斯拉Model S并使之停下。听到这里,大家就知道其重要性了吧。 之前,世界上某个国家利用互联网远程攻击我国的西北工业大学,其目的是窃取国家机密。西北工业大学有森严的防护,自然不会被人“轻易”拿下。但假如有一天,有人要入侵民间的智能驾驶汽车,并展开一些公众袭击,其后果可是不敢想象啊。所以听到这里,大家就知道通信安全技术与无人驾驶的关系,假如未来大国之间的矛盾更激烈,届时信息安全技术将会是大家不得不关注的一个话题。

  ”汽车普及也有相应的“痛点”,包括法律和法规、伦理问题、成本高企等。 无人

  的环境感知的详细概述 /

  创新论坛暨“智途奖”颁奖盛典在中国苏州开幕。本次论坛分别聚焦乘用车及商用车

  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等宽带隙半导体器件用作电子开关的优势

  EtherNet/IP库卡机器人和EtherCAT倍福PLC总线协议连接案例

  小米扫地机器人找它的充电座每次都成功 原来只是靠几张贴膜!! #吃拆玩呗

  为扩容做准备 无损拆解元大疆无人机电池 御Mavic AIR 2 #吃拆玩呗

  手机拍摄太阳真的会伤摄像头嘛?分别用苹果华为拍摄十分钟试试 确定不加放大镜没事

上一篇:关于乘用车“无人驾驶”分级的建议

下一篇:中汽中心:L2+高级别辅助驾驶测评需“贴合现状又适度超前”